瓷器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,从古流传下来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一种文化的流传,而瓷器流传的最为久远。电视剧里总是会“传家之宝”这一词,在现实中,有许人手里也保存着自家的宝贝,但有不少人会对手里宝贝的真假性存在着疑惑,小编收集了网络上专家们对宋代官窑瓷器鉴定的方法,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家中的“宋代传家之宝”的真假有所判断。
官窑特征
1,多呈黑灰、深灰或黑褐,也有灰白和米黄。
2,胎土淘洗精细,胎质细腻,有厚有薄,口沿釉薄处和足端无釉处分别呈现黄褐色,俗称“紫口铁足”。
3,釉色以青釉为主,有粉青、淡青、灰青和米黄,其中以粉青釉色最佳。
4,釉面一般都不够透亮,有的呈乳浊状。
5,薄胎多施厚釉,厚胎多施薄釉,此为其重要特征。
6,所开纹片有大有小,有深有浅,演化为独特的美学效果,其冰裂纹以冰裂鳝血为上,梅花片墨纹次之,细碎鱼子纹更次之。
7,烧造工艺精细,器型仿古风气浓厚,如琮式瓶、贯耳瓶、出戟樽以及觚、鬲、炉等。
8,薄胎厚釉者多采用垫饼烧,厚胎薄釉者多采用支钉烧,通体满釉,圈足无釉,底部留有三到四个或更多支钉痕。
9,圈足一般都不太规则。
10,少有装饰纹,仅有非常简练的弦纹。
11,官窑和哥窑有时很难区别,但仔细分辨还是各具特点,并不影响投资效果。
12,后世仿品过多,但往往釉层较薄,纹片不自然,或者厚胎施厚釉,手头过于沉重,“紫口铁足”釉色不自然,或者圈足规整,釉层不温润。
宋代官窑瓷器鉴定方法
1.釉质差异: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,酥光宝晕,有玉质感。釉下气泡颗粒,大而明亮,并累叠密集,如史料“聚沫攒珠”之述。釉色以粉青、天青、炒米黄等色为多。艺宴商城了解到,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,釉下气泡小而疏,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。釉色以豆青、灰蓝、月白为多,有的甚至接近亮白。
2.纹片差异: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,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,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,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,因此有“牛毛纹”之称。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,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。纹痕的颜色以鳝血、鱼籽黄、墨色、油灰居多,鳝血者为上品。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,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,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;纹痕颜色比较单调,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。
3.胎色差异: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(紫灰),均色深,故称“黑胎”,其著名的“紫口铁足”特征的形成,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。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,胎色为白色、灰白色和浅灰色,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。
4.底足差异: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,前者器底有支钉痕,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,足部修胎比较粗糙,底部无款识。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,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。
注意事项
市场上有一些带“官”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。宋代官窑瓷器没有“官”字款,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,另外,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,所以没有“官”款是一般规律。五大窑中定窑有“官”字款,因为它是民窑,专为皇家烧造瓷器,是应该有个标志的。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,建了一个大花园,花盆多用钧窑。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,形成了特有的纹路,叫做“蚯蚓纹”。这种纹路,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。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,从1到10号,1号最大,10号最小。而后仿的“钧瓷”,其编号正与之相反。
新的瓷器,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,行话叫做“贼光”。.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,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,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包起来闷一个小时。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一种“旧”的感觉。鉴别方法:摸,有拉手的感觉;闻,有酸的味道。
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,代表着那个时代陶瓷艺术的最高峰。官窑多为宫廷专用器皿,主要有碗、盘、碟和盏托等,经过几百年的时代变更,流传下来的多为碗和盘这两种。宋代官窑在市场上的售价大约为10万到3千万之间,主要看瓷器的完整程度,磨损是否严重等。古玩的爱好者都知道宋代官窑曾经被炒到很高的价格,所以官窑瓷器鉴定方法是一定要好好学习的。
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,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zxcq@corp.to8to.com 。
去往APP?